1.案例概要。朱同学是老虎机线上 集成班学生,来自江苏省连云港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家庭主要收入靠父亲务工得来,母亲无工作。该生自入学后就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时少言寡语,不爱参加集体活动。
2023年9月进入大学后,学习集成电路专业,有时候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无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进入大学后开销比高中多,觉得有愧于家庭,心理压力过大。这让她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因此陷入了无助、迷茫之中。此时,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她的情况,主动与她沟通交流,并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思路设计:项目以“精准识别、个性发展、持续跟踪”为原则,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随后设计“成长计划”包括学业辅导、社会实践及心理辅导等多维度支持,最后实施成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标志性成果:成功帮助该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参与至少一项技能竞赛并获奖,社会实践项目覆盖社区服务超100人次,学生自信心与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资助满意度高达95%。
2. 主要做法。
(一)解决实际困难,打好“强心针”
了解到朱同学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她谈心谈话,针对性把脉学生需求。经过多次交流,小好逐渐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表达了担心凑不够学费和生活费负担过重造成家庭开销过大有愧于家庭得心理情绪。为了帮助朱同学解决实际困难,我向她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指导她准备贫困家庭认定材料,帮助她申请助学金,为她推荐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向她承诺与其父母沟通申请助学贷款事宜减轻她的负担。在国家助学政策的帮扶和小好课余兼职的努力下,朱同学在自给自足的同时缴清了学费和住宿费,免去了后顾之忧。
(二)强化思想建设,夯实“强根基”
在解决朱同学的实际问题和心理困扰后,我也注重通过思想引领激发她内生动力。在向小好介绍了党的发展史和党的先进性后,小好表达了向组织靠拢的决心,入学便递交入党申请书并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此以后,朱同学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上追求卓越,还是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她都力求做到最好。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她也注重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三)规划学业生涯,注入“强动力”
扶困亦要扶志,我经常叮嘱朱同学作为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因此入学以来她一直刻苦努力,勤学好问,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她也经常借助图书馆的资源学习其他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如“互联网+”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学创杯”等赛事,经过自己的努力,大一下学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在课外竞赛方面,朱同学将自己的成长受资故事记录下来写成文章,投稿学校比赛并荣获二等奖。
(四)鼓励志愿服务,铸就‘奉献魂’
为培养学生自强自立性格,及受资学生的奉献精神,我鼓励朱同学参与社区志愿、资助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在校期间跟向学弟学妹们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同时利用好暑期开展进社区进村庄宣传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资助政策进母校宣讲。感恩反哺社会。经过一系列的帮扶,朱同学性格变得乐观开朗,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
3. 实际成效。
朱同学的案例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解决了她个人的实际困难,更在思想、学业、社会实践及心理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全面成长与蜕变。
首先,在学业成绩上,朱同学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老师的悉心指导,成功克服了专业学习的难关,成绩稳步提升,特别是在嵌入式芯片设计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荣获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她专业能力的有力证明。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大学生活,更为她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思想建设方面,朱同学通过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史和党的先进性,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她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并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她更是将党的初心和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在心理层面,朱同学从最初的迷茫无助到如今的自信开朗,这一转变令人欣慰。通过心理辅导和老师的关怀,她逐渐克服了心理压力,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她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方面也展现出了较强的能力。
此外,朱同学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志愿、资助政策宣讲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递正能量。她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受助故事,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勇敢面对困难;她还利用暑期时间深入社区和村庄,宣传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了解并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朱同学还展现出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她能够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能力对于她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志愿服务,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拓宽了社交圈子,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她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4.经验启示。朱同学的成长案例,从理论与实践多维度给予我们深刻启示。特色亮点在于精准识别与个性化支持的结合,以及将资助与育人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理论上,此案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即资助工作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实践上,通过多维度支持体系(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的构建,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验启示在于:一是要建立健全精准识别机制,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二是要注重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支持;三是要强化思想引领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四是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建议未来资助育人工作应继续深化精准资助理念,加强资助政策宣传与解读,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资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为更多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资助与服务。